【组织讲话】组织部长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讲话【完整版】

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市委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义乌实际,制订出台了《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组织讲话】组织部长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讲话【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组织讲话】组织部长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讲话【完整版】



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市委根据中央的精神,结合义乌实际,制订出台了《义乌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今后我市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为农村经济社会提供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我们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已经成为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课题。市委对此非常重视,楼书记亲自作出指示,要求举办这次的现场会,帮助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更好地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刚才,城西街道七一村党支部书记何德兴同志为我们作了经验介绍,讲的很好,很有借鉴意义,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领会七一村取得成功的精髓,抓好学习和借鉴。下面,根据会议的要求,就我市近年来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思路,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估价近年来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先锋工程”建设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2004年,我市也被省委授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荣誉称号。

1、加强领导,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市委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高度重视,每半年召开一次常委会,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碰头会,每月召开一次机关部门负责人、镇(街道)党委书记汇报会,专题研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一系列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文件,认真指导基层党委开展工作,包括去年制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把工作任务通过制订党建目标责任制落实到机关部门和镇 (街道),再由镇(街道)分解到农村及非公企业,明确职责要求,强化督查考核。市委明确提出由市委书记负总责,镇(街道)和机关部门“一把手”为直接责任人,建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也相应明确领导和工作班子,健全了“一把手”抓“一把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坚持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了市级党政班子领导联系镇(街道),并要求具体指导一个村。被列入创建对象和整顿转化对象的村,除安排市级领导联系外,都有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和市机关部门领导挂钩联系,促使领导干部经常深入联系点调查研究、具体指导,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机关帮百村”、“市场带百村”、“企业联百村”、“党员联万户”等活动和载体,努力构建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格局,形成了工作合力,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市场带百村”工作也获得了2005年度金华组织工作创新奖。

2、加强培育,创建了一批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典型。近年来,在全市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认真抓好“先锋工程”创建工作,农村党建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2003年以来,我市共创建成功了96个“先锋工程”村和6个镇(街道)党委。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和部署,认真筛选,又确定了30个村党组织和1个镇党委作为创建对象,继续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创建措施,创新创建载体,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不断扩大“先锋工程”先进村党组织的覆盖面,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使全市有120个村党组织和6个镇(街道)党委,创建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过努力,在全市树立起一批省、地、市级先进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形成了学典型、赶先进的良好氛围,有力地提升了全市农村基层组织的整体水平。仅2004年和2006年,我市就有2个基层党组织和4名党员被省委授予先进党组织或优秀个人荣誉称号。另一方面,在认真抓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我市每年都按照10%的比例,倒排出一批重点村、信访村和难点村,对症下药,开展集中整治活动。近年来,市级共重点整治了26个村,镇(街道)重点整治了49个村,达到了整顿班子、强化组织的目的。通过努力,进一步消除了农村社会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为“平安义乌”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也提高了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水平。

3、加强管理,打造了一支素质较高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近年来,针对当前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创新载体,切实加强教育管理。特别是去年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各镇(街道)都能以此为契机,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提高广大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收到了较好的成效。推行村(居)干部创业承诺制,市、镇(街道)两级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村(居)干部岗位责任制考核奖金,市里每年对村级组织创业承诺制实施情况进行“回头看”,同时将创业承诺情况进行公开,今年以来,实行将村(居)班子创业承诺情况在《小商品世界报》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从而充分调动了农村两委干部的创业积极性,促使农村两委干部围绕创业承诺,集中精力、想方设法为民办事,从而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行党员活动证制度,将党员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纳入到活动证管理范围,并在全市农村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按照“自愿报岗、支部定岗、目标促岗、考核评岗”的原则,确定卫生岗、治调岗、计生岗、帮困岗、服务岗、监督岗等六大类岗位,并根据每一位无职党员的从业状况、特长、年龄、爱好、文化程度、能力水平等情况,把具体的岗位落实到无职党员的工作生活中,做到每位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区、责任岗,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充分发挥了无职党员作用,树立起党员的新形象。党员活动证制度获得了2003年度金华组织工作三等奖。推行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工作, 按照公开选拔、合理使用、严格管理的原则,公开选拔出了一支群众公认度高、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后备干部队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使用,通过2004年的换届选举,许多后备干部进入村班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切实掌握农村干部培养使用的主动权奠定了基础。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工作,也获得了2003年度金华组织工作创新一等奖。

4、加强创新,建立了规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制度体系。我市从规范工作入手,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加强了制度建设,创造了许多在金华乃至全省都有影响的好机制。严格选人机制,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探索实行了“两票制”的形式, 2004年顺利完成了全市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一大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群众公认度高的同志走上了村干部岗位,优化了农村干部的结构,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严格党组织活动制度,实行党务五公开,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情况、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费收缴、党员发展以及民主评议工作等五项内容对外公开,自觉接受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实现了党内民主与党外民主的有机结合,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纪律观念,进一步规范了农村党员的管理。严格村级事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村级财务代理制,从源头上加强村级财务收支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协调机制,制订出台《义乌市村两委联合议事规则》,明确村两委议事原则、议事内容与范围、议事方法与程序以及议事保障监督机制,保证村级事务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积极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在村级各项决策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先支部后村委、先党员后群众,实行民主决策,并从 时间、内容、方式、程序等各方面认真抓好村务的公开,加快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使我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制度更加健全、程序更加规范、机制更加完善、效果更加明显、群众也更加满意。严格农村党员发展制度,在实践当中,认真制订发展党员工作规划,并逐步建立健全完善了发展党员“五项制度”,即推优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从规范发展程序、严格发展标准、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切实保证新发展党员质量;注重在非党村委干部、农村致富能人、优秀青年人才以及妇女等一线干部群众中发展党员,不断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严格服务机制建设,实行“联村访户”制度,促进镇街干部深入基层,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深化和完善365便民服务制度,市政府成立365便民服务中心,镇(街道)成立365便民服务站,中心村(工作片)成立便民服务点,全面启动市、镇(街道)、片(中心村)三级联动的全新便民服务机制,将群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365便民服务制度也获得了2002年度金华组织工作创新一等奖。

二、实事求是,客观分析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在上级部门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提高。

1、思想的不重视和能力的不适应,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力度。一是在工作定位方面,有的镇(街)对抓好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工作不到位。有的认为抓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抓党的建设是软指标,把主要精力用于抓项目、抓招商和抓开发上,没有摆正经济建设与党的建设两者之间关系。有的对党建工作部署的多,抓落实的多,工作停留在开会议、发文件、订制度上,缺乏具体的措施和督促检查。有的甚至对工作中一些不良现象和少部分村党组织书记或党员的不良行为,不敢抓、不敢管,采取放任、纵容态度。二是在干部作风方面,一些镇(街道)干部和村干部组织纪律性不严,进取精神不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干劲不足,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有的满足于完成分配任务,主动开展工作的少,没有干事业的冲劲。有的不敢承担责任、得罪人,对群众的事情,能推则推,能拖则拖。有的对群众缺乏感情,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实际,与群众交往少。三是在干部能力方面,一些镇(街道)和村干部面对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感到能力不足,方法不多。在具体工作中,缺乏做群众工作的方法,有的习惯以老经验、老办法处理新矛盾、新问题,缺乏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没能在困难和矛盾面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能力和攻坚能力不强。

2、领导班子能力不强,导致了部分村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的弱化。主要体现在:一是党组织的信任度受到挑战。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农村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度不高,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的不满、不信任情绪时有表露,甚至因为受到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影响,党员队伍内部也存在对现实、对党组织不满的情绪。二是党组织的控制力受到挑战。目前我市一些农村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受到严重削弱,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力下降,说话不响亮,工作得不到认真执行,要求得不到有效落实。三是党组织的凝聚力受到挑战。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一些农村,支部书记与支委之间、支部书记与党员之间、支部书记与村民主任之间、支委会与村委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党的组织活动,党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党组织对群众也越来越缺乏吸引力,农村一些优秀青年对于入党也表现出消极的态度。

3、村两委关系不够协调,制约了村里各项事务的开展目前,部分村干部对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之间的地位、作用和职责权限认识模糊,对村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职权划分等方面不够明确,引起工作上的不顺。一方面,一些村党支部过分强调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大事小事包揽一切,把村委会当作一个下属机构看待,特别是书记能力强、有权威的村,党组织在领导和管理本村事务中对村里的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直接作出决策,削弱了村委会的自治功能,也影响了村干部间的团结协作。另一方面,有的村村委会则过分强调村委会的自治地位和作用,以少数人选支部和多数人选村委作为领导地位高低和权力大小划分的标准,把村委会凌驾于党支部之上,党组织则难以驾驭全局,村里重大事项由村委会决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在党员群众中的威信。

4、部分党员素质不高,影响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一是一些党员党性不够强,私心杂念较重。讲实惠、讲回报的多,讲党性、讲奉献的少,党性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松弛;有的党员个人利益至上,对基层党委、支部的决策决议不支持;有的党员违反计划生育,带头违基建房、参与赌博等。二是示范作用不够好,“双带”能力较差。当前,一些农村党员与当前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致富能力偏低,自家的日子过得还不如群众,个别甚至成为政府救济对象,“想示范没本事、想奉献无能力”;有的党员虽然自己致了富,却不愿意帮助、带动其他党员和群众共同致富。三是队伍结构不合理,战斗力较弱。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呈现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的特点,思想观念普遍较为陈旧,工作积极性也不高,缺乏开拓意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差,加快发展也缺乏本事,在发挥模范作用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再接再厉,认真抓好下一阶段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通过回顾和总结,我们对当前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有了系统的认识,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和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成果,以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主要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本领。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起以组织部门为主导,党校、农业、科技、财政、建设、民政、国土、城乡一体化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共同协作的培训机制,党校、农业、科技、城乡一体化办公室、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部门负责具体实施,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支持;建立农村党员每月“学习议事日”,集中党员开展各级党委、政府政策意见和政治理论的学习;在镇(街道)党员干部中全面推行“导师帮带制”,选拔一批热心于群众工作、从事农村工作时间较长、工作经验丰富、曾担任过副镇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为导师,确定年龄在 30岁以下、有培养前途,但基层经验较为缺乏的干部和工作员为帮带对象,双方建立导师帮带关系,开展传帮带活动,提高镇(街道)干部实际工作能力;根据省委组织部召开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扩大试点工作会议的精神,抓紧时间做好在全市开展农村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准备工作,并争取在8月底前完成,为我市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提供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

二是建立健全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后进党支部”制度,在全市列出一批新的后进支部,市级班子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后进党支部,重点帮助后进支部提高战斗力。深化“万名党员联万户”活动,对参与结对的农户进行重新确定,把生活困难、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经帮扶能基本脱贫的农户列为机关党员帮扶的对子,在就业、小商品加工、技术指导等方面加以帮助。完善农村党员“设岗定职”制度,为农村党员提供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促使党员在群众中始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建立企业帮农村制度,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成对子,担负新农村建设顾问,帮助农村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充分就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经济支持和帮助。

三是建立健全发展党员机制,有效畅通党员进出渠道。完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注重发展党员的质量和结构,坚持推优制,经过组织推荐、群团推荐等程序程序,在非党村委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行业协会会员以及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中发展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针对党员年龄老化现象,今年要 解决农村 10年以上不发展党员问题,力争两年内解决农村5年以上不发展党员问题。建立不合格党员处置机制。按照“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处理”的要求,采取劝退、除名、限期改正、延长预备期、取消预备资格、给予处分等方法,探索建立畅通党员队伍“出口”。

四是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不断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建立服务党员网络,市里设立党员服务中心,各镇(街道)挂牌成立党员服务站,中心村成立党员服务点,为广大农村党员提供开放式、多层次的服务。建立健全关心、帮扶农村特困党员、年老体弱或遇天灾人祸等困难群体党员的有效机制。建立党员关怀基金,每年从党费中划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关心农村弱势群体中的党员,用于支持农村党员的致富发展,在帮扶中体现党的温暖;探索实施农村离任主职干部生活补助制度,对于连续任职 8年以上或累计任职9年以上的农村离任主职干部,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解决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五是探索开展党员人才工程,不断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开展以“三培养”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人才工程”建设,即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每年新培养一批党员成为致富能手、生产经营能手、科技骨干、业务骨干等各类人才,培养一批各类人才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一批属于各类人才的党员,培养一批党员中的优秀人才成为基层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真正把农村党员建设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双带”党员队伍。

推荐访问:讲话 组织部长 会上 【组织讲话】组织部长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