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8篇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艾伦13岁时,父母离异,她选择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婚姻的失败与生活的压力,让艾伦的妈妈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一天早上,艾伦洗漱完毕准备到厨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8篇,供大家参考。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8篇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篇1

艾伦13岁时,父母离异,她选择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婚姻的失败与生活的压力,让艾伦的妈妈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一天早上,艾伦洗漱完毕准备到厨房去做早餐,刚走到厨房门口,她就看到母亲站在厨房的操作台前,这让她很疑惑,妈妈已经很久没有给她做过早餐了。艾伦悄悄走上前去,看到妈妈正准备用水果刀割腕,吓得她立即上前从妈妈手中抢走了水果刀。从此,艾伦将家里的刀子全部藏了起来。

为此,艾伦专门请教过医生。医生告诉她,要多开导病人,多给病人带来欢乐,以缓解病人的抑郁情绪。艾伦听从医生的话,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给妈妈讲讲学校里的事,一开始妈妈毫无反应。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艾伦就在语言与动作上下功夫,她发现故事讲得越幽默越能引起妈妈的注意。之后,艾伦将取悦妈妈作为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艾伦经常看书,好从书中发掘有意思的事情讲给妈妈听。时间久了,这看似无意的举动,不仅让妈妈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也让艾伦的口才得到了锻炼。从此,她爱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在学校的晚会上,她常常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编成脱口秀表演给大家。

大学一年级后,因为交不起学费,艾伦被迫选择了退学。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四处打工,做过饭店的服务员、女领班、酒保,还做过油漆工,卖过吸尘器。一天,她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咖啡馆正在招聘脱口秀演员,她很兴奋地前去应聘,并幸运地被录取了。但是没过多久,她就因为观众不认可而丢了这份工作。

看到艾伦因为丢了工作十分沮丧,妈妈安慰她说:“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说,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种成功。因为你在这次挫折里,明白了下一次怎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日积月累,挫折就成了你成功的奠基石。”艾伦听了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于是重新鼓起勇气去找她喜欢的脱口秀工作了。

在艾伦不懈地坚持和努力下,20世纪80年代,她开始随所在的俱乐部到美国各地演出脱口秀。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电视台要举办喜剧小品大赛的消息,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这次大赛上,艾伦凭借机智的幽默和精准的表演一举夺魁,赢得“全美最搞笑的人”的称号。从此,艾伦的舞台从俱乐部转移到了电视台,她也从一个俱乐部里的表演者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喜剧演员的队伍。

之后,艾伦凭借丰富的知识面与富有特色的机智幽默,被很多美国着名的电视脱口秀节目邀请做主持人的搭档,还参演过一些电影。可是她一直都是配角,这一度让她非常沮丧。

1994年,艾伦出演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电视剧《艾伦》。她的戏剧才华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并且获得了两项美国艾美奖提名。2003年,艾伦终于以自己的实力,争取来一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脱口秀节目——Ellen。这个节目一经播出便得到了很好的收视率。

正所谓天道酬勤。如今,艾伦已经赢得了14个艾美奖。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100名人榜中,她排名第10。迄今为止,艾伦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主持过奥斯卡奖、格莱美奖和艾美奖的主持人。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挫折。有人将挫折当作绊脚石,退回了原点,而有的人却把每一次挫折都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最终迈上了成功的阶梯。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篇2

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 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篇3

就在1824年5月7日这一天,贝多芬领导着他的乐队演奏着他自己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演奏完时,他们所在的演出地区----维也纳的晚会会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而贝多芬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全场那么热烈的气氛。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现在的贝多芬已经听不见声音了。

在1796年时,贝多芬突然患上了耳疾,可他还不注意,总认为自己的耳疾很快就会好的。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偏偏他的耳疾不仅没有好转,还更加严重起来。直到1819年,贝多芬彻底丧失了听觉,而他的心也彻底碎了。

但在面对着命运的严酷打击之下,贝多芬并没有屈服,他又再一次从痛苦和折磨中站了起来,他的心又重新倒在了希望和坚强这边,他还发誓说:“我要向命运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要让它毁灭1 !”从此,他便努力编写乐曲,奋发向上。

就这样,贝多芬在受着耳疾的巨大煎熬下,战胜了病痛,创作了大量令人满口称绝的交响乐,以及其它一些音乐作品,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和作曲家。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篇4

艾伦13岁时,父母离异,她选择跟着妈妈一起生活。婚姻的失败与生活的压力,让艾伦的妈妈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一天早上,艾伦洗漱完毕准备到厨房去做早餐,刚走到厨房门口,她就看到母亲站在厨房的操作台前,这让她很疑惑,妈妈已经很久没有给她做过早餐了。艾伦悄悄走上前去,看到妈妈正准备用水果刀割腕,吓得她立即上前从妈妈手中抢走了水果刀。从此,艾伦将家里的刀子全部藏了起来。

为此,艾伦专门请教过医生。医生告诉她,要多开导病人,多给病人带来欢乐,以缓解病人的抑郁情绪。艾伦听从医生的话,每天放学回家都要给妈妈讲讲学校里的事,一开始妈妈毫无反应。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艾伦就在语言与动作上下功夫,她发现故事讲得越幽默越能引起妈妈的注意。之后,艾伦将取悦妈妈作为一天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艾伦经常看书,好从书中发掘有意思的事情讲给妈妈听。时间久了,这看似无意的举动,不仅让妈妈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也让艾伦的口才得到了锻炼。从此,她爱上了这种表演形式。在学校的晚会上,她常常将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编成脱口秀表演给大家。

大学一年级后,因为交不起学费,艾伦被迫选择了退学。为了维持生计,她开始四处打工,做过饭店的服务员、女领班、酒保,还做过油漆工,卖过吸尘器。一天,她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家咖啡馆正在招聘脱口秀演员,她很兴奋地前去应聘,并幸运地被录取了。但是没过多久,她就因为观众不认可而丢了这份工作。

看到艾伦因为丢了工作十分沮丧,妈妈安慰她说:“我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上说,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种成功。因为你在这次挫折里,明白了下一次怎样才不会重蹈覆辙。日积月累,挫折就成了你成功的奠基石。”艾伦听了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于是重新鼓起勇气去找她喜欢的脱口秀工作了。

在艾伦不懈地坚持和努力下,20世纪80年代,她开始随所在的俱乐部到美国各地演出脱口秀。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电视台要举办喜剧小品大赛的消息,便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在这次大赛上,艾伦凭借机智的幽默和精准的表演一举夺魁,赢得“全美最搞笑的人”的称号。从此,艾伦的舞台从俱乐部转移到了电视台,她也从一个俱乐部里的表演者一步一步地走进了喜剧演员的队伍。

之后,艾伦凭借丰富的知识面与富有特色的机智幽默,被很多美国着名的电视脱口秀节目邀请做主持人的搭档,还参演过一些电影。可是她一直都是配角,这一度让她非常沮丧。

1994年,艾伦出演了以她名字命名的电视剧《艾伦》。她的戏剧才华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并且获得了两项美国艾美奖提名。2003年,艾伦终于以自己的实力,争取来一档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脱口秀节目——Ellen。这个节目一经播出便得到了很好的收视率。

正所谓天道酬勤。如今,艾伦已经赢得了14个艾美奖。在2013年福布斯全球100名人榜中,她排名第10。迄今为止,艾伦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主持过奥斯卡奖、格莱美奖和艾美奖的主持人。

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遇到挫折。有人将挫折当作绊脚石,退回了原点,而有的人却把每一次挫折都化作继续前进的动力,最终迈上了成功的阶梯。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篇5

1955年7月,组织上派我到朱德同志的身边担任保健医生,我荣幸地在朱德同志身边工作了10年,常常聆听他的教诲,亲身感受到他忠诚党的事业、坚持真理的博大胸怀,特别是朱德同志艰苦奋斗的事迹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一件旧成网兜似的丝棉袄

那是1955年秋天,天气逐渐凉爽,该换秋季衣服了。有一天早晨,我探视过朱德同志后正想下楼去,突然听到首长叫卫士郭盛魁。小郭听到首长喊自己,马上跑到首长面前。朱德同志说:“我那件黄咔叽布的上衣,好久没穿了,现在凉爽了,可以拿出来穿嘛!”小郭边听边笑着回答说:“那件上衣穿得太久已经破了,早就不能穿了,穿别的吧。”总司令不急不躁,操着浓厚的家乡口音语气坚定地说:“那件衣服,只要稍微缝补一下完全可以再穿嘛,你还是想办法修修,我还是喜欢穿它,旧衣服穿着舒服。”小郭下楼后对我“抱怨”说:“那件上衣在西柏坡的时候就穿着,穿这么些年,已经破成了那个样子,怎么补哇!”

说归说,小郭还是把那件已洗得泛白,两只衣袖的肘部和袖口已磨破的上衣,交给了一位巧手的裁缝。经师傅的一番翻改、缝补,朱德同志看了后很满意,说:“对嘛,这件衣服修好穿上,比红军那时候的衣服还是要好些嘛,丢掉就可惜了。”

1955年冬天,我看到朱德同志穿的是一套浅蓝色绸子面的丝棉袄、裤芯,外面再罩一套蓝色咔叽布制服就准备这样过冬了。他那套丝棉袄、裤芯,不知穿了多少年,那绸子面已经完全破烂,补丁挨着补丁。从那以后,我多少遍地听到康克清大姐、生活秘书、管生活的卫士与朱德同志商量,说那套丝棉袄、裤芯实在无法再补,换套新的吧。朱德同志总是那句话:“唉,还可以穿嘛!”仍然舍不得换。年复一年,又坚持着穿了五年多,直到1960年,这套棉衣已经到了像网兜里盛着丝棉一样的程度,他才同意做了一套新的。

与厨师的“矛盾”和“斗争”

朱德同志的饮食一直是简单的家常饭菜,晚年依然如此。我刚到他身边工作时,看到他的三餐,令我惊讶又敬佩。他常年住在城外,康克清大姐住在中南海,在食堂吃饭。所以,朱德同志除了星期六、星期日回城与家人一起吃饭外,平时厨师就为他一个人开饭。他自奉节俭,反对铺张。他的早餐一小碗米粥,一片面包或一个小花卷(或馒头)。中午和晚饭一荤一素一碗汤,主食花样变换也有限。他患有糖尿病,因此,给他控制总热量,限制饮食。这样一来,也给厨师做饭带来了许多不方便。

当年,有一位姓邓的师傅,四川人氏,厨艺高超,一心在首长的要求和医生规定的原则内,尽量把首长的伙食搞好,我和生活秘书也常提出,要经常变换伙食花样,偶尔要加一点首长喜欢的东西,可以调剂着做。邓师傅为改善首长伙食确实费了不少心思。而朱德同志为了改善伙食这件事,与邓师傅发生过不少次“矛盾”,不知与他进行过多少次“斗争”。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天中午,邓师傅给朱德同志做了红烧大对虾。朱总司令问明了情况后,耐心地对邓师傅说:“老邓呵,对虾是好吃,可是你晓得吗,一吨对虾出口到国外,就能换几吨钢材哟!我们国家穷,缺钢材,对虾少吃几口没得好大关系,而出口换钢材却是要紧的事。以后记住,不要再给我买对虾了。”邓师傅笑着说:“你是首长,就是顿顿吃对虾,又能吃多少呢?”朱德同志耐心地说:“国家领导人就更要想着国家,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反正以后不要再吃对虾就是了。”我不止一次在一旁听到他和邓师傅的谈话。还常常嘱咐说:“不要每天都成席(宴席),要吃家常便饭。做菜不要学洋厨子作风,不要一只鸡只吃两条腿、一个胸脯;吃黄瓜大去其皮,白菜只吃个菜心;也不要每天大鱼大肉。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菜(他管青菜叫小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多吃小菜有什么不好?”一次,邓师傅连续几天给首长改善了饮食。一天,老人家吃完午饭叫住邓师傅,用幽默和加重的语气对他说:“老邓啊!你家是不是资本家呀?”邓师傅一听马上红着脸,不安地用双手揉搓着身前的围裙,笑着用四川话回答道:“嘿嘿,首长莫开玩笑!嘿嘿,首长莫开玩笑!我哪里是什么资本家啊?”朱德同志继续和蔼地说:“不是资本家怎么那样阔气呀?从什么地方学来的洋厨子作风呢?怎么这样子忘本啊!”邓师傅紧张地回答说:“嘿嘿,我不敢忘本,没有忘本!”朱总司令听了之后,还是继续耐心地教导说:“我不让你做好吃的,不是怕花钱,这几个钱,我是出得了的,没有问题。我主要是说,要养成俭朴的习惯,一切要从六亿人民出发,生活不要太超出人民生活水平之上。”我们在场的人都深深被这位老人心中始终想着国家和人民的情怀所感动,深受教育。

要能吃苦,要有朴素作风

1958年4月的一天上午,朱德同志又和往常一样于10点多钟离开办公室,到室外散步。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前一天的计划安排,各自分工打扫住地室内外的卫生,朱德同志散步回来时,我们还在劳动。他很高兴地站在楼前的路上看着我们。这时大家也就停止干活,等待老人家有什么吩咐。果然,朱德同志首先表扬了我们,然后,又语气平和地对我们谈了他的想法,他说:“我们每个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要有朴素的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些人(这时他举了一个人的例子)本来出身很苦,但进城以后就变了,便喜欢资产阶级的那一套,不俭朴了。过去我们常告诫说,那个东西不好,而他们说那个东西就是好。要不是整风,现在还是扭不过来。我们的党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我们的党才能用这么大的力量和时间来改造社会,不但要改造经济,而且还要改造思想意识和道德风尚。过去我们是真正与群众一样,在延安的时候,大家都是同样的一套军装。进城以后有一段也很好,由于我们中央的同志都是布衣服,大家也都朴素,把解放区的风尚带来了,但没坚持多久。后来我们也穿上了料子衣服,大家也都穿起来了。说明旧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沾染旧习气也很容易。以后我们还是要改,大家都朴素起来。”朱德同志最后说:“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消费还为了发展建设,单纯为了改善生活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有增产节约的思想,如果不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生产无论怎样发展,人们的欲望也是难以满足的。美国人口不多,生产力发展不算慢,但人们的欲望还是没有得到满足。”

建国后,老人家无论走到哪里都经常讲:“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只有增产节约才能变得富强。光增产不节约,就等于没有增产。勤俭,勤俭,勤就是增产,俭就是节约。”

1960年10月30日,老人家以《勤俭》为题,写下了一首诗: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

“自留地”和他家的菜粥

朱德同志和康克清大姐的家风非常好,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温厚、恭俭、尊长爱幼、家庭和睦的风气。在中南海住的时候,仍然像在延安时那样,他们倡导并带头和家里的孩子们与身边工作人员一起,在楼旁的空地开出一片菜地。经过大家辛勤耕种、积肥、施肥、浇水、锄草之后,那块“自留地”里的蔬菜和玉米长得都很茁壮,品种也不少,而且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北方蔬菜,也引进一些南方品种,如:苦瓜、木耳菜、空心菜等。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朱德同志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减少了粮食定量,一般不吃肉食,他老人家反复对大家讲:“现在国家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艰苦,我们要想到全国人民,要同他们同甘共苦,节约一点是一点,绝对不能铺张浪费。”他真正做到了同全国人民一道节衣缩食,共渡难关。这期间,朱德同志过生日还请工作人员吃过菜粥和糊糊粥。他家菜地生产的大量蔬菜、玉米等也更加显出了勤劳节俭的重要意义。

有一个星期天,我们照例陪同朱德同志、康克清大姐带着孩子们去爬香山。爬山回来时却没有按惯例回中南海的家,车子却开往朱德同志的城外住所去了。到了以后,康克清大姐就热情地招呼大家说:“朱德同志说,今天就在这里请大家吃一顿‘忆苦思甜饭’。但是我肯定还是比较好吃的。今天给大家吃的主要是菜粥。菜都是家里菜园子种出来的,邓师傅也很会做,我和孩子们在家里已经吃过几次了,很好吃的。今天就请老总和大家尝尝,算我请客!”听康克清大姐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感染着每个人,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那天的饭基本上是一餐家常饭,有几盘炒素菜。邓师傅在窗台上放了一大锅的稠大米菜粥。那稠大米菜粥出自名厨之手,吃起来果然味道极好。几乎每个人都放弃其他,纷纷到窗台边去盛那稠菜粥。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篇6

1955年7月,组织上派我到朱德同志的身边担任保健医生,我荣幸地在朱德同志身边工作了10年,常常聆听他的教诲,亲身感受到他忠诚党的事业、坚持真理的博大胸怀,特别是朱德同志艰苦奋斗的事迹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一件旧成网兜似的丝棉袄

那是1955年秋天,天气逐渐凉爽,该换秋季衣服了。有一天早晨,我探视过朱德同志后正想下楼去,突然听到首长叫卫士郭盛魁。小郭听到首长喊自己,马上跑到首长面前。朱德同志说:“我那件黄咔叽布的上衣,好久没穿了,现在凉爽了,可以拿出来穿嘛!”小郭边听边笑着回答说:“那件上衣穿得太久已经破了,早就不能穿了,穿别的吧。”总司令不急不躁,操着浓厚的家乡口音语气坚定地说:“那件衣服,只要稍微缝补一下完全可以再穿嘛,你还是想办法修修,我还是喜欢穿它,旧衣服穿着舒服。”小郭下楼后对我“抱怨”说:“那件上衣在西柏坡的时候就穿着,穿这么些年,已经破成了那个样子,怎么补哇!”

说归说,小郭还是把那件已洗得泛白,两只衣袖的肘部和袖口已磨破的上衣,交给了一位巧手的裁缝。经师傅的一番翻改、缝补,朱德同志看了后很满意,说:“对嘛,这件衣服修好穿上,比红军那时候的衣服还是要好些嘛,丢掉就可惜了。”

1955年冬天,我看到朱德同志穿的是一套浅蓝色绸子面的丝棉袄、裤芯,外面再罩一套蓝色咔叽布制服就准备这样过冬了。他那套丝棉袄、裤芯,不知穿了多少年,那绸子面已经完全破烂,补丁挨着补丁。从那以后,我多少遍地听到康克清大姐、生活秘书、管生活的卫士与朱德同志商量,说那套丝棉袄、裤芯实在无法再补,换套新的吧。朱德同志总是那句话:“唉,还可以穿嘛!”仍然舍不得换。年复一年,又坚持着穿了五年多,直到1960年,这套棉衣已经到了像网兜里盛着丝棉一样的程度,他才同意做了一套新的。

与厨师的“矛盾”和“斗争”

朱德同志的饮食一直是简单的家常饭菜,晚年依然如此。我刚到他身边工作时,看到他的三餐,令我惊讶又敬佩。他常年住在城外,康克清大姐住在中南海,在食堂吃饭。所以,朱德同志除了星期六、星期日回城与家人一起吃饭外,平时厨师就为他一个人开饭。他自奉节俭,反对铺张。他的早餐一小碗米粥,一片面包或一个小花卷(或馒头)。中午和晚饭一荤一素一碗汤,主食花样变换也有限。他患有糖尿病,因此,给他控制总热量,限制饮食。这样一来,也给厨师做饭带来了许多不方便。

当年,有一位姓邓的师傅,四川人氏,厨艺高超,一心在首长的要求和医生规定的原则内,尽量把首长的伙食搞好,我和生活秘书也常提出,要经常变换伙食花样,偶尔要加一点首长喜欢的东西,可以调剂着做。邓师傅为改善首长伙食确实费了不少心思。而朱德同志为了改善伙食这件事,与邓师傅发生过不少次“矛盾”,不知与他进行过多少次“斗争”。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有一天中午,邓师傅给朱德同志做了红烧大对虾。朱总司令问明了情况后,耐心地对邓师傅说:“老邓呵,对虾是好吃,可是你晓得吗,一吨对虾出口到国外,就能换几吨钢材哟!我们国家穷,缺钢材,对虾少吃几口没得好大关系,而出口换钢材却是要紧的事。以后记住,不要再给我买对虾了。”邓师傅笑着说:“你是首长,就是顿顿吃对虾,又能吃多少呢?”朱德同志耐心地说:“国家领导人就更要想着国家,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反正以后不要再吃对虾就是了。”我不止一次在一旁听到他和邓师傅的谈话。还常常嘱咐说:“不要每天都成席(宴席),要吃家常便饭。做菜不要学洋厨子作风,不要一只鸡只吃两条腿、一个胸脯;吃黄瓜大去其皮,白菜只吃个菜心;也不要每天大鱼大肉。我们这些人过去都是农民,是吃粗粮、小菜(他管青菜叫小菜)长大的,身体也很健康。多吃小菜有什么不好?”一次,邓师傅连续几天给首长改善了饮食。一天,老人家吃完午饭叫住邓师傅,用幽默和加重的语气对他说:“老邓啊!你家是不是资本家呀?”邓师傅一听马上红着脸,不安地用双手揉搓着身前的围裙,笑着用四川话回答道:“嘿嘿,首长莫开玩笑!嘿嘿,首长莫开玩笑!我哪里是什么资本家啊?”朱德同志继续和蔼地说:“不是资本家怎么那样阔气呀?从什么地方学来的洋厨子作风呢?怎么这样子忘本啊!”邓师傅紧张地回答说:“嘿嘿,我不敢忘本,没有忘本!”朱总司令听了之后,还是继续耐心地教导说:“我不让你做好吃的,不是怕花钱,这几个钱,我是出得了的,没有问题。我主要是说,要养成俭朴的习惯,一切要从六亿人民出发,生活不要太超出人民生活水平之上。”我们在场的人都深深被这位老人心中始终想着国家和人民的情怀所感动,深受教育。

要能吃苦,要有朴素作风

1958年4月的一天上午,朱德同志又和往常一样于10点多钟离开办公室,到室外散步。我们全体工作人员根据前一天的计划安排,各自分工打扫住地室内外的卫生,朱德同志散步回来时,我们还在劳动。他很高兴地站在楼前的路上看着我们。这时大家也就停止干活,等待老人家有什么吩咐。果然,朱德同志首先表扬了我们,然后,又语气平和地对我们谈了他的想法,他说:“我们每个人都要锻炼,要能吃苦,要有朴素的作风。人们都是‘从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有些人(这时他举了一个人的例子)本来出身很苦,但进城以后就变了,便喜欢资产阶级的那一套,不俭朴了。过去我们常告诫说,那个东西不好,而他们说那个东西就是好。要不是整风,现在还是扭不过来。我们的党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我们的党才能用这么大的力量和时间来改造社会,不但要改造经济,而且还要改造思想意识和道德风尚。过去我们是真正与群众一样,在延安的时候,大家都是同样的一套军装。进城以后有一段也很好,由于我们中央的同志都是布衣服,大家也都朴素,把解放区的风尚带来了,但没坚持多久。后来我们也穿上了料子衣服,大家也都穿起来了。说明旧习气不可能一下子除掉,沾染旧习气也很容易。以后我们还是要改,大家都朴素起来。”朱德同志最后说:“生产出来的东西,除了消费还为了发展建设,单纯为了改善生活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有增产节约的思想,如果不养成朴素、节约的习惯,生产无论怎样发展,人们的欲望也是难以满足的。美国人口不多,生产力发展不算慢,但人们的欲望还是没有得到满足。”

建国后,老人家无论走到哪里都经常讲:“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只有增产节约才能变得富强。光增产不节约,就等于没有增产。勤俭,勤俭,勤就是增产,俭就是节约。”

1960年10月30日,老人家以《勤俭》为题,写下了一首诗: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

“自留地”和他家的菜粥

朱德同志和康克清大姐的家风非常好,一直保持着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温厚、恭俭、尊长爱幼、家庭和睦的风气。在中南海住的时候,仍然像在延安时那样,他们倡导并带头和家里的孩子们与身边工作人员一起,在楼旁的空地开出一片菜地。经过大家辛勤耕种、积肥、施肥、浇水、锄草之后,那块“自留地”里的蔬菜和玉米长得都很茁壮,品种也不少,而且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北方蔬菜,也引进一些南方品种,如:苦瓜、木耳菜、空心菜等。

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朱德同志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了,减少了粮食定量,一般不吃肉食,他老人家反复对大家讲:“现在国家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艰苦,我们要想到全国人民,要同他们同甘共苦,节约一点是一点,绝对不能铺张浪费。”他真正做到了同全国人民一道节衣缩食,共渡难关。这期间,朱德同志过生日还请工作人员吃过菜粥和糊糊粥。他家菜地生产的大量蔬菜、玉米等也更加显出了勤劳节俭的重要意义。

有一个星期天,我们照例陪同朱德同志、康克清大姐带着孩子们去爬香山。爬山回来时却没有按惯例回中南海的家,车子却开往朱德同志的城外住所去了。到了以后,康克清大姐就热情地招呼大家说:“朱德同志说,今天就在这里请大家吃一顿‘忆苦思甜饭’。但是我肯定还是比较好吃的。今天给大家吃的主要是菜粥。菜都是家里菜园子种出来的,邓师傅也很会做,我和孩子们在家里已经吃过几次了,很好吃的。今天就请老总和大家尝尝,算我请客!”听康克清大姐这么一说,大家都笑了,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感染着每个人,孩子们更是欢呼雀跃。那天的饭基本上是一餐家常饭,有几盘炒素菜。邓师傅在窗台上放了一大锅的稠大米菜粥。那稠大米菜粥出自名厨之手,吃起来果然味道极好。几乎每个人都放弃其他,纷纷到窗台边去盛那稠菜粥。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篇7

就在1824年5月7日这一天,贝多芬领导着他的乐队演奏着他自己创作的《第九交响曲》。演奏完时,他们所在的演出地区----维也纳的晚会会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而贝多芬却一点也没有感觉到全场那么热烈的气氛。这是怎么回事?原来现在的贝多芬已经听不见声音了。

在1796年时,贝多芬突然患上了耳疾,可他还不注意,总认为自己的耳疾很快就会好的。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偏偏他的耳疾不仅没有好转,还更加严重起来。直到1819年,贝多芬彻底丧失了听觉,而他的心也彻底碎了。

但在面对着命运的严酷打击之下,贝多芬并没有屈服,他又再一次从痛苦和折磨中站了起来,他的心又重新倒在了希望和坚强这边,他还发誓说:“我要向命运挑战!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要让它毁灭1 !”从此,他便努力编写乐曲,奋发向上。

就这样,贝多芬在受着耳疾的巨大煎熬下,战胜了病痛,创作了大量令人满口称绝的交响乐,以及其它一些音乐作品,成为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大音乐家和作曲家。

名人艰苦奋斗的例子3个篇8

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这时他被诊断患了“卢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瘫痪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进行了穿气管手术,此后,他完全不能说话,依靠安装在轮椅上的一个小对话机和语言合成器与人进行交谈;看书必须依赖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大桌子上,然 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但霍金不会因为小小的病痛的折磨而放弃了对学习的渴望,他正是在这种一般人难以置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引力物理科学巨人。霍金在剑桥大学任牛顿曾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讲座教授之职,他的黑洞蒸发理论和量子宇宙论不仅震动了自然科学界,并且对哲学和宗教也有深远影响。霍金还在1988年4月出版了《时间简史》,已用33种文字发行了550万册,如今在西方,自称受过教育的人若没有读过这本书,会被人看不起。

推荐访问:艰苦奋斗 例子 名人 名人艰苦奋斗的事例 艰苦奋斗的名人素材 艰苦奋斗的历史名人 艰苦奋斗的人物事例现代 名人艰苦奋斗的事例简短 关于名人艰苦奋斗的故事和事例 名人艰苦奋斗的事例200 名人艰苦奋斗成功事例 名人的艰苦奋斗事迹 艰苦奋斗的名人短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