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规划】天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天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我市畜牧业已进入由传统畜牧业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畜牧规划】天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供大家参考。

【畜牧规划】天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天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对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国民体质具有重要意义。我市畜牧业已进入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发展阶段,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已成为我市畜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4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2007年至2011年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及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畜牧业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装备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布局的调整、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突出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良种工程和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方向。

现代畜牧业是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现代经营形式和管理手段,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发展现代畜牧业就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畜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畜牧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畜牧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畜牧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畜牧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业。基本特征是畜禽品种优良化,养殖结构合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产品质量安全化,防疫体系网络化。

(三)工作目标。

按照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我市畜牧业发展目标是建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密集、装备现代、加工增值的沿海都市型现代畜牧业。

到2011年,全市年出栏生猪780万头、肉牛51万头、肉鸡12000万只,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39%、34.2%、34.1%;蛋鸡、奶牛数量稳中有升,存栏分别达到1800万只、20万头;肉类总产量91万吨、蛋类27万吨、奶类75万吨,比“十五”期末分别增长40%、17.4%、19%;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41.6%提高到50%以上。

在稳定发展数量的同时,着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到2011年,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90%、98%、95%、98%、60%、50%,生猪、奶牛生产基本实现产业化。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比重由30%提高到80%,生猪育肥期肉料比由1:3提高到1:2.7;奶牛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成年母牛产奶量平均单产达到7吨以上;肉牛屠宰率提高到50%以上;规模化畜禽场粪便处理率达80%以上。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的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动物防疫监督以及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全面提升我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合格率由70%提高到90%;产地检疫率保持100%;建立可追溯体系,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认定达100%;市场兽药合格率由70%提高到90%;饲料产量由187万吨提高到208万吨。

加快发展我市现代畜牧业,着力从六方面提升畜牧业水平:一是提升科技化水平。先进养殖技术在规模化畜禽场中普及80%以上,5年建成全市高标准良种繁育体系。二是提升规模化水平。借鉴国外经验,基本实现畜禽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三是提升标准化水平。主要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依据标准生产,重点规模养殖企业达到标准化生产并实现猪肉质量可追溯。四是提升装备化水平。建成100个设施设备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的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五是提升国际化水平。重点龙头企业,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使产品质量水平与国际接轨。六是提升疫病防控水平。完善市和区县动物疫病诊断、监测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基本思路及主要任务

(一)基本思路

实现两个转变,即畜牧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兽医工作由保障畜禽健康向维护公共卫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抓好四项调整,即布局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兽医工作调整。实施六项工程,即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程、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规模化畜禽饲养小区(场)环境治理工程、畜牧业管理数字化与信息化工程。

(二)主要任务。

1.抓好四项调整

⑴布局结构调整。根据《天津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2006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04号),计划到2011年,我市外环线以内的禁止养殖区域,畜牧养殖业全部退出;环城四区和滨海三区的控制养殖区,重点发展种业、畜产品精深加工、饲料、兽药等以高新科技为主的龙头企业,探索发展融生产性、生态性于一体的环保型、旅游观赏型和名特优新畜牧业;蓟县、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县、静海县的适度养殖区,建立现代种畜禽生产基地和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加快培育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企业集团和经济联合体等,建设与现代畜禽商品生产相匹配的市场流通体系,发展相关畜产品加工业。

生猪养殖优势区域为蓟县、宁河县、宝坻区、武清区、静海县,存栏量达到330万头;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为武清区、北辰区、宁河县、静海县、宝坻区,存栏量达到19万头;肉牛养殖优势区域为蓟县、宝坻区、武清区,存栏量达到36万头;肉羊养殖优势区域为蓟县、宝坻区、武清区、静海县,存栏量达到107万只;肉鸡养殖优势区域为静海县、武清区、西青区、北辰区,存栏量达到1200万只;蛋鸡养殖优势区域为蓟县、宝坻区、武清区、静海县,存栏量达到1100万只。

⑵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奶牛、生猪、肉鸡等优势产业,适度发展肉牛、肉羊及特种养殖业,继续稳定蛋鸡生产。一是优先发展种业。种猪产业以宁河县、东丽区、宝坻区、蓟县、静海县为重点,种猪总量提高200%;种奶牛产业以农垦集团、武清区为重点,提高优质冻精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市场份额由8%提高到15%;加快建设一批高产奶牛核心群和良种繁育场,培育一批良种奶牛示范场;种肉鸡、种蛋鸡产业以武清区、西青区、静海县、大港区、蓟县为重点,优良品种覆盖率提高到100%。二是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奶牛、生猪、肉鸡占畜牧业产值比重由79%提高到83%。三是重点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加工带动能力提高20%,培育出口创汇外向型企业,提高我市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四是发展饲草饲料产业。饲料产值由52亿元增加到58亿元,提高11.5%;饲草产值由1.3亿元增加到2.0亿元,提高53.8%。

⑶产品结构调整。推进畜产品结构由初级向精深加工调整,猪肉产品精深加工由30%提高到60%,肉鸡由90%提高到98%。逐年提高无公害、绿色畜产品比重,到2011年,规模饲养场和养殖小区全部实现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产地认定由70%提高到100%,产品认证由10%提高到50%,绿色食品由2%提高到10%。

⑷兽医工作调整。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稳步推进,兽医工作已经从简单的技术行为,上升到维护公共卫生安全高度,成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的健康摆在防疫工作的首位;二是坚持预防为主,防控关口前移,把握工作主动性;三是遵循动物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加强科学指导,实现科学防控;四是坚持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防控能力。

2.实施六项工程。

⑴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工程。用3至5年时间,建立与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公共卫生水平相匹配的动物防疫体系。通过落实以下四方面保障和四个系统建设,有效控制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动物死亡率平均降低2至3个百分点。

落实四方面保障:一是体制保障。进一步深化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市和区县两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三个体系,建立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构建完善的动物卫生监管网络。二是机制保障。建立健全动物疫情预警预报、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以及动物卫生执法监督五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三是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畜禽生产、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四是物质保障。对防控动物疫病落实市和区县两级公共财政资金保障和应急物资储备。通过动物疫情预警预报、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和动物卫生执法监督等四个系统建设以及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完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设备,实现动物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建设内容:一是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2008年完成5个区县防控中心建设,到2011年,有农业的区和各县要全部建成防控中心。二是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改造、仪器设备更新。三是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重点构建通信保障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四是动物卫生执法监督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增建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以及建设动物检疫电子出证、畜禽标识信息识读系统。五是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市和区县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收集站点以及2座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场。

⑵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为建立科学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现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在队伍、技术、制度三个方面落实保障措施。

在队伍保障方面,健全三支队伍。一是监管机构和队伍。市畜牧兽医局组建专门工作处室;区县畜牧兽医部门设专门工作机构;赋予基层畜牧兽医中心站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赋予村级防疫员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责任。二是执法队伍。市和区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按权限承担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三是检测机构和队伍。建立天津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开展违禁药品、药物残留、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检测;依托区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区县级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开展违禁药品抽检和畜产品常规检测;依托基层畜牧兽医中心站,建设乡镇级检测点,开展违禁药物快速检测工作。

在技术保障方面,抓好技术创新、服务和示范。一是技术创新。构建天津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央网络数据库和数字化可追溯系统,实现畜产品生产档案电子化管理和产品质量数字化可追溯;开展违禁药品快速检测等技术研究推广工作。二是技术服务。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生态、安全的畜牧业投入品,强化源头控制,规范生产过程。三是技术示范。建设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示范企业。

在制度保障方面,完善四项制度。一是落实好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制度。二是建立监测制度,开展例行监测和突击检测,对养殖、屠宰、市场各环节进行抽样检测,公布监测结果。三是建立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四是建立应急反应和责任追究制度。

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将创新基金项目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到3000个饲养场户,配备相关信息采集设备。二是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市级检测中心增加仪器设备51台套,区县级12个检测站增加仪器设备444台套,基层中心站建设24个检测点。

⑶畜禽良种工程。为提高生产水平、产品品质和种质资源使用效率,重点建设种猪、种奶牛产业基地。用3至5年时间,建设种畜性能测定站,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对全市的奶牛、生猪实施改良。奶牛平均单产提高1吨,优质三元杂交商品猪比重由30%提高到80%以上。该工程主要扩建种公牛站2座,建设猪供精站1座、种猪性能测定站1座、人工授精站点15个,对全市适繁母牛和种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实施改良;建立种猪数字化信息系统,实现种猪繁育、商品猪生产信息化管理。

⑷畜牧业示范园区建设工程。以奶牛、生猪、家禽为重点,到2011年,在全市建设10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示范园区主要从现代饲养设备、粪污处理设施设备、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等3方面进行建设,实现布局合理、建筑规范、装备现代、清洁生产、管理科学的目标。

⑸规模化畜禽饲养小区(场)环境治理工程。为确保人畜健康和畜产品安全,发展循环经济,采用3种模式,对全市1000个规模化畜禽饲养小区(场)进行环境治理,每年完成20%。该工程主要是粪污治理设施设备建设。其中田园利用模式包括明沟改暗沟、粪便发酵池、三级沉降池等;沼气工程模式包括发酵池、贮气柜、排污暗沟、锅炉房、水泵、搅拌设备、自动进出料设备、沼气净化设备等;环保型模式包括建设排污暗沟、发酵车间、发酵槽、集污池、调节池、高效厌氧池等。

⑹畜牧业管理数字化与信息化工程。构建一个数字化与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四个系统。

一是建立畜产品安全监控系统。应用数字技术,2007年构建猪肉质量安全数字化监控和可追溯体系,改变传统的畜产品质量监控方式。3年内实现天津市规模化养猪场生猪及其产品质量的可追溯。

二是建立重大动物疫情预警预报与应急处置系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将动物防疫关键控制点连接起来,建立疫情监测和预警数据库、应急决策咨询专家库,实现对动物疫情的及时采集、科学评估、快速检测、早期预警、高效处置。

三是建立畜牧生产资源与预测预警系统。提供政策法规、行业标准、畜牧资源、生产情况、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分析预测等信息。定期公布市场预警信息。

四是建立畜牧科技咨询服务系统。整合市和区县科技资源,逐步建立养殖与畜产品加工适用技术数据库、技术专家与人才数据库、畜牧科技成果数据库,实现网上技术咨询指导、项目申报,开展远程教育。

建设内容包括信息网络、数据库、软件开发、机房改造、设备购置等。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有关区县人民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把发展现代畜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本区县畜牧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共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加大支持力度。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投资力度,加强畜牧业规模化养殖小区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畜禽健康养殖。各区县要落实土地使用政策,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要制定和落实资金支持政策,在税收、贷款等方面重点扶持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良种工程、示范园区、环境治理及信息化建设。在禁止养殖区养殖业退出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农民利益。

(三)加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和疫病控制体系,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畜产品安全;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及推广体系,不断优化种质资源;逐步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四)抓好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创新科技体制,发挥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人才选拔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有利于畜牧业发展的各种人才;创新经营机制,大力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五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畜牧兽医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天津市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普法力度,提高生产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推荐访问:天津市 畜牧业 发展规划 【畜牧规划】天津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